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

劉細良:見自己



劉細良:見自己

王家衛出品,評論往往比電影更好看,因為他能觸動大家感性一面,就如按摩高手,一下按在腰骨穴位,酸、痛、軟、癢百感交集。我看了在主場新聞所有關於「一代宗師」的評論,想不到連驊仔也罕有地表達出感性,王家衛果然是按摩高手。

評論看了,電影仍未看。我寫的也不是電影,而是對大家所討論的民國美好年代有所感。去年內地出版岳南三大冊作品「南渡北歸」,成為暢銷書,內容寫民國知識精英,學術大師的故事,由三十年代南京政權黃金歲月,到抗日南渡大後方,勝利北歸,內戰分裂,因政治而朋友老死不相往來,四九年後不少大師學術生命結束,錢穆、陳寅恪、胡適、傅斯年、金岳霖,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婦,三十年代風華正茂,都是一代宗師的人材,但在時代轉折下,他們最好的都留在了民國南京時代。此書讀後令人難過不已。

但最後託庇於殖民地的民國傳統,尤如葉問詠春拳,錢穆新儒家,嶺南畫派大師,卻開出了另一片天地。他們遺落在香港,在九龍城醫館武館、在桂林街的新亞書院、也在董橋的清供文玩、陶傑遊戲文章之內。有次我問陶傑為何大兒子會改這名字,他說因為「泰澄」二字有一種民國的味道!他心目中中國文化最美好的年代,也在民國南京政權時代。

七十年代我唸的是中文中學,老師有台灣唸大學回來,也有民國精英,四九年後不少都在香港中小學任教。李柱銘父親李彥和將軍,留法里昂大學,抗戰時任第七戰區政委,能寫舊體詩及教授論語,四九年來港,其後任教於華仁中學。有次李柱銘將父親遺物給我看,保留了他寫給華仁神父的一封英文求職信。他們教授的以文史為主,我初中時看蔣夢麟、余光中、唐君毅,錢穆,大學時看陳寅恪等人作品,何嘗不是受這些民國人的影響,就如葉問來港教授詠春一樣,民國的文化也在香港傳承下來。

香港人要好好認識自己,不要自我矮化,誤以為背負殖民地原罪,疏離中國傳統文化,因此要急急補救。香港與台灣所傳承的文化傳統,比今日內地那一套虛假的,功利的、搵食包裝的所謂文化傳統,其實,有過之而無不及!


主場新聞 http://ppt.cc/5kOo